2018年10月09日上午,生物学教学中心全体老师在立人生物楼103会议室召开了秋季学期第二次工作例会。会议由中心主任乔守怡和吴燕华两位老师主持。具体内容如下:
- 肖义平老师工作汇报。肖老师主要汇报了微生物实验,现代生物学实验(微生物实验部分),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和生物学野外实习四门课程的准备工作。包括准备大肠杆菌等30余种菌种,采用的保藏方式有:冷冻干燥保藏/沙土管保藏(长期保藏),甘油保藏,斜面保藏,室温保藏。需准备的培养基数十种,年均接种斜面菌种约3000支,年均配制培养基200 L,1200瓶/150 ml三角瓶,年均制备平板800块。分离到一些新的菌种用于实验,如:红冬孢酵母,沙雷氏菌,并从立人生物楼周围土壤分离到数种放线菌。参与实验教材《微生物学实验教程》和《环境微生物实验》部分章节的撰写。在生物学野外实习课程中进行大型真菌采集区域的开发工作,带领学生进入新的区域进行采集,参与学生小论文的讨论和制作。此外还负责实验室的安全工作等。
- 郭滨老师工作汇报。郭老师主要汇报了承担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。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宗旨: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;通过实验、观察和记录,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。教学在培养学生练好基本功的基础上,还逐步提升科学研究方法与科研伦理道德。目前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是:实验内容滞后于学科发展;实验课与理论教学进度脱节;实验课内容受到实验仪器、时间和空间的限制;能否开出一套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?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,其核心问题是文献阅读。解决的方法思路:实验设计(包括研究目的,相信权威,风险评估)。细胞生物学实验中仪器的使用主要为显微镜的使用:包括普通光学显微镜,相差显微镜,荧光显微镜,共聚焦显微镜,电镜和扫描探针显微镜等,其中前面三种显微镜实验中可接触,后三种几乎没有接触,考虑拍摄成视频,让学生了解。包含的实验技术有:细胞化学技术,免疫标记(荧光)技术,原位杂交技术,细胞组分分离技术,细胞分选技术和细胞培养技术。涵盖的科学问题有:细胞的结构、功能与生命活动,包括细胞质膜,细胞骨架,细胞周期,细胞分化,细胞衰老与凋亡,细胞信号转导。以多种方式拓展实验的时间与空间:经典的、代表性的参考文献,多媒体课件,实验设备与操作的录像,经典的图片……。
- 杨鲜梅老师工作汇报。杨老师这学期主要承担现代生命科学导论(中英文班)和高级生化技术的教学工作。对于高级生化技术课程的设置有所改革。一方面为对实验内容的改革:结合目前科研实验室的常用技术,将“RNA碱基组成分析”实验删除,修改为“一种beta糖苷酶的纯化与鉴定”。另一方面对实验课程的成绩评定进行了改革:增加随堂小测验(讨论),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小测验与课堂讨论更好地掌握实验原理,培养严谨并勤于思考的实验素养;对实验报告的图表规范化,并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;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,如助教学生人数比过低,利用扣分制来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分。
